“减负令”作为教育部颁布的行政命令,规范了学校行为,比如要求学校限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家庭作业,规定学校不得强迫学生参加补习等等。这或许会导致校内竞争变成校外竞争。那么,中小学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减负只减了学校负担,却增加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升学的杠杆不动,减负就很难实现。
中小学生减负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公然把中国式教育比喻为一场竞赛。对大多数人来说,终点是高考的“独木桥”,为竞赛热身也逐渐从中学延伸至小学,甚至学前幼教……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成都一所小学部分家长要求学校为6年级学生再多加一些补习时间,为此,学生家长自愿向学校交了400元的补课费。“补课费”交了不到一个星期,学校宣布不补课并退回家长们的400元钱。此后,数十名家长联名要求恢复补课。当不补课的消息传来,学生失望,家长急哭。
在教育部刚刚完成对“减负十条”征询意见的背景下,家长、学生却如此强烈地要求补课,这是否会令制定减负政策的专家学者大跌眼镜?上述事件同时也在网上热议。多数人认为,它反映出了中国的学生、家长在复杂语境下的生存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