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为了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发展,提议将物质文化遗产诗词入中小学课本。
“当前我国所采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多侧重于当前,尚缺乏长远的考虑。”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李延声向笔者表示,尤其对于担负中国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下一代的教育有待加强。
李延声表示,诗歌是最好的文化载体。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确立了“王官采诗”的制度,所以现在有必要将“诗教”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寓教于乐,来提高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籍以弥补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不足。
李延声建议,可以将现当代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词,纳入中小学教材中,在诵读美妙的诗句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他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由中宣部、教育部和文化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发动各级非遗部门,搜集整理目前的非遗诗词,编撰《中国非遗诗词选集》,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和普及;从《中国非遗诗词选集》中精选出一部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范围,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非遗诗词入中小学教材后的使用效果和社会反响等进行调查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学教材中非遗诗词的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具有针对性。
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中小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发扬光大。